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71510陳國豪
書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作者:楊·馬泰爾 大意:描寫故事主角童年好友教他游泳,各國他有游過的泳池環境,還有故事主角附近的動物園。同學、朋友嘲笑他原本的名字-皮辛.帕帖爾,於是自己改名為"派".。書中主角派很快地就學會游泳,不過他的父母不怎麼喜歡游泳。書中主角派,在居住的地方望去有三座山,一座有寺廟,一座有教堂,另一座有清真寺,寺廟是印度教的,主角派決定去教堂看看,遇到了一對他很好,還泡茶吃餅乾的教父,派遇到了主,從此成為教徒,後來去了清真寺,遇到了穆斯林的麵包師傅,在觀察他祈禱後,認為這也是個好宗教,成為了穆斯林,後來三位不同信仰的師傅對他說:只能選擇一個宗教,但他認為宗教的主要目的是一樣的,所以沒有關係,後來他的父親將動物園賣了,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將賣動物園的錢拿去移民到加拿大,中途發生船難,親人全部都死亡,剩下他和幾隻動物。派發現了防水布下還有些補給品跟罐裝水,他清點了自己的物資,計算靠著這微薄的補給品和罐裝水能夠撐多久,也盤算、計畫著將理查.帕克殺了,不過他發現理查.帕克已經是他不可或缺的伙伴了,沒有牠,他可能也無法生存,而理查.帕克這個名字是當時把他捕捉到動物園的那個獵人的名字。靠著撐不了幾個月的補給品和一些罐裝水,它撐了大概七個月左右,他反覆地看了看求生手冊,決定嘗試釣魚,因為就算他能餵飽自己,"理查.帕克"如果吃不飽有可能會吃了他,在這時,飛來了一群飛魚,在船上停留了幾隻,派將停留在船上的飛魚抓起來,當作釣魚的魚餌,不過他是吃素的人,不敢"分解"飛魚,但為了生存,他後來還是流淚扭斷飛魚的脖子,可能是第一次釣魚,所以他沒多大的收穫。派漸漸習慣釣魚,也越來越厲害,不在為扭斷魚頭、或者是殺掉魚這種事而流淚,他釣過鬼頭刀,甚至釣過鯊魚,也捕捉過海龜,魚類身上能吃的部分他幾乎不浪費,他發現魚的脊隨和眼珠,只要吸吮就有液體流出來,其他留給理查.帕克。他們衛生習慣不太好,眼睛有點看不見,他們到了一座島,島上有許多狐獴,不過後來還是回到了有人類的島嶼,過著他美好的生活。
心得:書中主角故鄉有個動物園,我有稍微看了後面,後來賣掉了的樣子,我小時候也常吵著要去動物園,想起來還有點幼稚,宗教的目的大多是勸人向善,或者是回歸,但天堂、地獄類的說法,對我來說只是一種心靈上的解脫或安慰,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過看來孟加拉虎"理查.帕克"是他支撐他的意志,不過如果是我,我可能就直接跳海了吧!我之前也曾經吃素,所以應該多少能明白吃素又殺生的感覺。人為了生存,還真是甚麼東西都吃得下去呢,他的親人在船難時全部死亡,剩下孤拎拎的他,和兇猛的孟加拉虎,就算人的求生意志再強,應該也很難撐過這段"旅程"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作者走在路上,不斷想著媽媽買給他的麵包很硬、很難吃,所以就將那只吃了一口的麵包丟進垃圾桶裡,不過之後她看到一位婆婆走過來,好像正在找食物似的,老婆婆一看到作者丟在垃圾桶裡的那塊麵包便驚喜的跑過去拿來吃,作者看到後覺得非常的慚愧。 心得:富裕的人大多都不會知足,只想著要有更好的...
-
寒假期間和孩子們前往歷史博物館欣賞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 — 米開朗基羅特展。他的保母是石匠的妻子,從小便生活在雕刻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下奠定其進入藝術的殿堂,也影響近代深遠。 他曾說,他繪畫時「不是用手,而是用...
-
在新北市土城區一家雇用了二十多位喜憨兒的印刷廠,這家印刷廠的老板以培訓這些特殊孩子成為公司尖兵為目標,而投注了很多心思。夫唱婦隨的劉姐,便把工廠樓上佈置成員工餐廳,並教這些「大孩子」用餐的禮儀、如何搭車、培養個人衛生習慣、一直到如何工作,還位員工們買了一塊地當農場,以便退休後有個...
-
好讀周報 我這次寫的文章是「鏡頭故事」,它在講的是三張照片的故事,三張照片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哭泣的蘇丹」這張,一個虛弱燐詢的女孩,後面是一隻伺機而動的禿鷹,這是由南非攝影師凱文‧卡特拍下的畫面。 這張照片主要是在說某些國家的貧窮,凱文在拍下照片後,有立刻把身上的麵包和水全數...
-
有一位國中女生,她常跟父母吵架,有天她在外頭玩得很晚她爸爸問她,她也只是笑著回答,然後跑到房間倒頭就睡,隔天她發現她的餐盒洗好了,衣服摺好了,早餐也更加的豐盛,她才了解到父母的心意。 心得:很多小孩在國中青少年時期,會有叛逆期,對我們來說只是需要一些屬於,「自己」的空間,但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